影视分享┃《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这一次,我们也在战场

发布日期: 2017-08-01 14:32:43 阅读量:
伱是唯一ぃ但内只是曾经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故事,引得李安导演即使面对各方质疑也要将3D/4K/120fps(又称“沉浸式数字技术”)进行到底呢?

我接受的是荣誉吗?是伤痛吗?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根据本·芳汀(Ben Fountain)小说改编,故事主角是一名19岁的得克萨斯男孩比利·林恩(Billy Lynn),他在加入美军步兵部队后,被派往伊拉克战场。之后,他和他的战友们在伊拉克战争中归来并被誉为美国英雄。归国后的他们奉命在感恩节那天的达拉斯牛仔队橄榄球比赛中场休息时与娱乐明星同台。这时,经历过战争的他却惊觉他与曾经这个熟悉的和平社会格格不入......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剧照

对于他来说极为珍贵的回忆和战友情被一直生活在和平世界的人们所不理解,人们不关心他们如何存活却关心他们私下会开什么样的玩笑;面对战争的使命感和历经沙场而训练出来的警觉性却被人们不解、嘲笑甚至被自己的家人认为是战争带来的应激反应而被要求去做治疗;有人希望将他们的经历改编成电影,却抱着一副我在施舍你的轻蔑......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剧照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剧照

人民的崇拜、战场的伤痛被导演以现实和内心活动穿插的形式体现在这短短十几分钟的中场表演中。

之于比利·林恩,当他面对着这个他不再熟悉的社会对他的赞赏的时候,这份赞赏对于他是激励还是伤痛?这就得让我们在电影中寻找答案了。

跟我一起沉浸在另一个真实中

网络上就李安导演执意采用120帧速率拍摄电影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很多人认为既然李安所采用的技术全世界只有五家电影院可以上映,绝大多数的影院还是按照以往的3D、2D来放映,这么做岂不是显得没有什么意义。也有人认为,更加清晰的120帧播放速率将会掀起电影界的一股新潮,普及只是早晚的事。

事情的一切起因还是在“真实”这两个字上。

观众在比利·林恩这短短的十几分钟的中场表演中回顾了他参军、上战场、回国,最后再重回战场的一系列心理变化起伏。虽是一部战争片,但是李安在这部片子中少有描写激烈的大场面。通过比利的视角我们所能看到的反而是那种安静的甚至有些静谧的场景。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在主角身边,而不是站在一个更宏观的角度。

李安导演对于3D电影的看法与大多数人背道而驰,他致力于通过3D来表达真实感。120帧这种比以往更加贴近人眼视觉的技术自然赢得了他的青睐。李安向很多人说:“你们都看见啦,120帧3D可以把人脸的特写拍得那么好看,为什么不用这个技术?”当然,他也说:“我们还不够好。”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电影中的场景甚至有些禅意

李安导演力求真实,力求让观众沉浸到故事里。

沉浸感就是让人专注在当前的情境下感到愉悦和满足,而忘记真实世界的情境。沉浸带给人们的是最佳的心理体验,他会让你更加关注过程而不是结果。举个例子,当我们最兴奋的时候不是最终游戏获胜或者猜对电影结局的时候,而是挑战怪物的这个过程,观看电影剧情发展的这个过程。

沉浸理论的核心即指人在技能与挑战匹时才能达到心流状态,挑战太难或者太简单都达不到心流,反而还会引起焦虑、冷漠、无聊等负面情绪。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心流理论

沉浸感的应用,不仅仅应用在3D电影上,很多娱乐项目都在应用这个理论。注重用户体验的产品(如游戏、影视剧)的设计初衷是为了给用户创造或独特、或悲伤、或快乐的体验历程。“沉浸感”正成为需要这些需要长时间投入精力的产品(也包括展会、教育相关产品、商场设计等)的一个考核标准。

参考资料:

1. 《设计的法则》作者:(美)立德威尔,(美)霍顿,(美)巴特勒,李婵译

2. Flow in game作者:陈星汉


活动推荐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