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魔咒》是罗伯特•斯托姆伯格的导演处女作,这位曾经的遮罩绘景师,现在的影视特效总监,凭借《阿凡达》、《爱丽丝梦游仙境》两度获得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但他在本片中一改超现实主义,而是力求增强现实的元素,其中,面部特效部分就是特效与现实中最重要的一环。
本片影视特效部分主要由Digital Domain和MPC两家特效公司负责特效制作,相信关注影视特效的人一定对这两家公司耳熟能详。值得一提的是,Digital Domain虽然经历的破产重组,但其特效核心技术仍然十分强大,其中对于影片表演至关重要的面部捕捉技术和头部模型制作尤为突出。
一般的面部捕捉技术是先采集演员的面部表情,然后将这些数据重新定位到数据人偶上,但这样直接定位会使得在接下来的制作中有问题,甚至成片需要更改时极难返工。Digital Domain将每一阶段分开制作,运用了其在参与制作的2008年上映的《返老还童》中所发展的面部特效技术,一方面创建人物皮肤的光影头部模型,一方面将模型与面部捕捉技术完美连接。
首先,在头部模型制作方面,运用USC ITC(南加州大学ICT机构)的Light Stage 5,这个内置拥有331个LED的球型装置,可以对演员进行全方位的扫描,在记录整个头部模型和皮肤纹理数据同时,可以精确地分析不同强弱不同方向的光照数据,来制作出高精度的人物影像光照模型。
其次,在面部捕捉方面,制作人员专门搭建了可供演员表演的动作捕捉舞台。演员们带上面部跟踪装置和微型黑白摄像机用以记录高清的面部运动数据。这样,面部数据在定位运用到之前的头部模型上。不同于其它动作捕捉设备,《沉睡魔咒》中所使用的面部捕捉技术是由Digital Domain和Vicon(世界上最大的动捕设备生产及服务提供商)一直以来合作创造的。
两相结合下,制作人员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就可以制作出完整的演员头部模型,完美地模拟演员在真实世界中各种光照条件下的各种表情动作。紧接着,再由制作团队将头部模型动画化,根据电影中的实际对白制作完表情动画片段,在导演确定后,这些表情片段最终再定位到小精灵人偶身上。这种方式显然使得制作人员可以分开专注于各个阶段,使得各个环节在连接的同时不失独立性。
对于《沉睡魔咒》影片中大量运用到的这种特效手法,一直关注影视特效技术发展的创意云渲染高级工程师王博博士说道:“3D影像技术一直在不断发展,《沉睡魔咒》尝试的创新方法,是在真人演员和最终角色之间增加数字模型这一个环节,在确保数字模型打光、表情等没有问题的基础上将角色动画化,一旦发现最终角色效果不逼真,制作团队还能很容易发现是在哪一个步骤出现了问题,从而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沉睡魔咒》的创新技术,使得虚幻人物真实再现,并保留了童话的梦幻色彩,再依托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和反转的剧情人物,整部影片显然为这个暑假带来了一段魔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