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中国电影交出了一份怎样的成绩单?

发布日期: 2017-10-31 11:43:33 阅读量:
文创资讯记者 任珊

十八大 中国电影 成绩单

今年暑期档,《战狼2》引爆了中国电影市场,以56.77亿票房刷新了华语电影的票房纪录。刚刚过去的国庆档,《羞羞的铁拳》以14.6亿的成绩抢尽风头,刷新了历年国庆档期的单片票房纪录。这些亮眼的票房成绩,实际上都离不开中国电影产业的整体的进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票房从2012年的170.73亿增长到2016年的457.12亿,已成为全球电影票房增长的重要引擎。

 

值此十九大召开之际,文创资讯梳理了十八大以来中国电影取得的发展成就,一窥中国电影在过去的五年,交出了一张怎样的成绩单。

 

1.

电影市场空前活跃,市场规模增长迅速

 

近五年来,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势头强劲,产业规模迅猛增长。据统计,2012年以来,我国电影票房以平均每年净增100亿元的速度上升,2016年全国电影总票房492.83亿元,比2012年增长188.66%,城市影院观影人次13.72亿,比2012年增长194.42%。

 

2012年,我国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北美的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回顾这五年,我国与美国市场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与日本的差距不断拉大。据美国电影协会统计,2012年我国市场为美国的25%,是第三大市场(日本)的1.125倍,2016年则达到美国的70%,是日本的3.3倍。

 

层出不穷的票房爆款,彰显了中国电影市场潜力的深不可测。2012年,《人再囧途之泰囧》创造了12.71亿的票房神话,开启了国产电影的“10亿时代”。2015年,《捉妖记》将票房记录刷新为24.38亿元。2016年,《美人鱼》以33.9亿元的票房纪录问鼎华语票房冠军。

 

今年暑期档,《战狼2》斩获了56.71亿的惊人票房,再度刷新了国产电影的票房纪录。与此同时,《战狼2》还以超1.4亿的观影人次超越《泰坦尼克号》,夺下了全球单一市场观影人次的冠军。《战狼2》创造的这一纪录,连好莱坞都要刮目相看。

 

2.

剧本创作空前繁荣,形成多样化的创作格局

 

 

根据2012年中美双方针对进口片配额达成的协议,进口分账大片数量增至34部,一下子提高70%。这对当时的国产电影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5年后再回顾,我们却欣喜地发现,国产电影经受住了考验,进入了一个剧本创作数量繁荣、质量有效提高的新阶段。

 

近五年来,中国电影在讲好中国故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创作成效明显。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百团大战》、重述红色经典的《智取威虎山》;彰显中国执法力量、维护正义的《湄公河行动》;彰显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的《战狼2》,都能激发起观众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除了主旋律电影之外,中国电影创作者也在不断巩固和完善多类型、多样化、多品种的创作生产格局,推出了不少深受中国观众青睐的作品。中小成本喜剧片《泰囧》和《夏洛特烦恼》,大范围使用特效的奇幻片《捉妖记》和《寻龙诀》,有着独特艺术表达的文艺片《百鸟朝凤》和《路边野餐》,为动画电影创新开拓新路径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多样化的电影类型,多样化的电影风格,丰富了观众的观影选择。

 

3.

颁布《电影法》,规范电影市场秩序

 

 

2017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以下简称《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实行。作为中国文化产业领域的第一部法律,《电影产业促进法》对规范电影市场秩序,促进电影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电影产业促进法》用法律的形式固化和升华了多年来电影产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和成功经验,用法治的手段解决电影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形成了“管、放、促”三位一体的中国特色。该法律的实施,不仅有利于优化电影产业运营和行业管理实践,推动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优秀电影作品,而且为社会增加精神文化财富,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作出了不俗贡献。

 

4.

电影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

 

 

中国电影市场票房井喷的背后,离不开电影基础设施建设的突飞猛进。截至2017年3月,我国银幕数达到44489块,与2012年相比,平均每天新增银幕19块,超越美国成为了银幕拥有数最多的国家。有业内人士预测,我国银幕数有望在今年年底突破5万块。

 

据报道,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全面实现数字化放映,其中3D银幕数38377块,占银幕总数的86.26%。巨型银幕(IMAX和中国巨幕)总数已达616块,其规模也位于世界第一。2015年,我国实现了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全覆盖,目前县级影院银幕数已达17720块,占总数的39.83%,影院建设实现了大中小城市全面覆盖,结构布局更加合理。

 

5.

电影改革不断深化,创投主体趋于多元化

 

 

近五年来,随着电影产业化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影行业的准入门槛降低,电影创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国有企业的改革、民营企业的大规模涌现,以及互联网企业的入局,都改变了中国电影投资主体单一、创作主体陈旧的传统模式,让电影的创作空间“豁然开朗”。

 

具体来看,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这两家国有电影企业已于2016年上市,让国有电影企业与资本市场的联姻进一步深入。新兴民营电影企业大规模涌现,开始成为我国电影产业的重要支柱。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新型互联网公司,也纷纷成立电影制作机构,以互联网思维融入电影业。

 

据统计,中国电影创作生产领域的投资主体已接近2000家,有持续创投能力的创投主体超过500家。创投主体的多元化,成为了国产电影创作的“源头活水”。2012年到2016年,中国平均每年生产电影故事片700部,2016年达到772部,故事影片产量稳居世界三甲之列。

 

6.

多层次培养电影人才,新秀导演表现不俗

 

 

众所周知,中国电影人才匮乏的短板,一直制约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培养更多的电影人才,电影主管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通过“青葱计划”、电影剧本孵化计划,“中国电影新力量”等人才培养项目,选送了数批青年编剧、导演、制片人到美国好莱坞进行了多轮次的培训。

 

经过多年的人才培育与孵化后,一大批优秀的青年电影人脱颖而出,逐步挑起了电影产业发展和艺术创作的重担。除此之外,自2012年以来,中国影坛还出现了一支影坛“新生军”——跨界导演。《战狼》、《泰囧》、《北京遇见西雅图》、《滚蛋吧!肿瘤君》等若干高票房的作品,都出自新生代导演和跨界导演之手。

 

7.

中外电影合作从探索阶段走向成熟

 

 

十八大以来,电影国际交流作为人文交流中最受欢迎的形式和载体之一,积极配合重大外交战略和外宣工作的各项部署,呈现出新的亮点和新的特征。

 

中外合拍片方面,我国已同20个国家签署了电影合拍协议。2016年,中外合拍片的生产数量达到71部,合拍片的类型也趋于多样化,多数都取得了票房上成功,例如反映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普通人追求梦想的《中国合伙人》、深入思考生态文明意义的《狼图腾》、以及彰显中国执法力量维护正义的《湄公河行动》等,都属于叫好又叫座的合拍作品。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中国电影海外销售收入已达到38.25亿,是2012年的3.6倍。同时,我国还启动了中国电影全球发行平台——“中国电影 普天同映”,目前已与亚洲、欧洲、北美、大洋洲等多个国家的主流院线成功对接,实现了多部国产新片的海外规模性商业发行,有效地拓展中国电影的国际发展空间。

 

过去的五年,是中国电影产业迅猛发展的五年。在这五年间,内地电影票房从170亿增至457亿,票房爆款和口碑爆款层出不穷,稳居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之位。中国电影产业的高速发展,可以说是有目共睹。期待在下一个五年,中国电影市场能在体现世界电影文化多样性的同时,继续确保国产电影的主导地位,切实深化电影产业化改革,提升电影质量,早日实现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转变。

 

 

参考来源:

光明日报,《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中国电影发展成就综述》

中国电影报,《张宏森:十八大以来中国电影八个方面的巨大成就,四点意见》

活动推荐

联系客服